物流公司末端成本商品配送策略制定关系
更新时间:2024-11-21T15:39:06
再来看零售终端,不同类型的零售终端,经营的商品类别存在较大区别.以不同存储条件的商品为例,一些零售终端仅经营常温商品一种类别,一些零售终端仅经营蔬果商品一种类别,还有一些零售终端则经营全部类别.
物流质量在不同的物流过程中,具有不同的内涵。在末端运输中,物流质量体现为货物完好、温度控制、卸货准确度和交接单据质量四个方面。
(1)货物完好
货物完好是末端运输质量最基本的体现。由于在行驶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多发,如紧急刹车、天气恶劣、急速转弯等,导致运输过程中货物破损时有发生。尽可能减少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,是每个运输经理不得不面对的挑战。虽然运输货损很难完全避免,但科学的管理和必要的防护措施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范作用。这些措施有时需要增加一些成本,但由此带来的货损降低,通常能产生更大的收益。故而,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货物破损,对降低末端运输成本具有积极意义。
(2)温度控制
低温类别的零售商品,必须进行温度控制。如低温牛奶普遍的温度要求为2~6C,速冻水饺则要求在-18℃的环境中进行运输。对于低温商品而言,温度控制的优劣,是反映物流质量的重要窗口。末端运输是商品抵达零售终端前必经的物流过程,使商品温度始终保持在要求范围内,是运输方应尽的责任。商品的温度控制存在多种方式,不同的控制方式所增加的配送成本各不相同。笼统地说,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与常温商品相比,低温商品的配送成本更高。关于温度控制的更多内容,将在后续章节中继续展开。
(3)卸货准确度
卸货准确度直接体现末端运输的质量。关于卸货准确度与末端运输成本的关系前文已有提及,此处不再赘述。
(4)交接单据质量
当配送企业与零售终端进行货物交接时,通常伴随着单据确认。根据不同的交接流程,单据的形式和内容不尽相同。交接单据的质量,既会影响交接的效率,也会影响零售终端收货之后的货物清查,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。
交接单据的质量,体现在两个方面。第一个方面是,配送货物是否与配送单据同步“到达”。当使用信息系统时,“到达”的含义,不仅代表纸质单据与货物同时出现,还代表在配送系统中,电子单据及时进入零售终端的信息系统,即所调的“货单同行”。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单据的设计和打印质量上。清晰易查的单据,能够提高交接效率,改善零售终端对配送服务的印象。值得一提的是,一些创新的零售企业,开始尝试电子交接单据,既节省打印成本,又促进环境保护。电子交接单据除了载体不同,其功能与纸张单据并无二致,合理的设计和显示质量依然重要。
一、在现代零售物流中,配送的对象是零售商品,配送的目的地是零售终端,可分为商品种类、保质期长短、周转速度、食用性进行分类:
(1)商品种类:零售商品种类繁多,按照不同的存储条件,可分为常温商品、蔬果商品、冷藏商品、冷冻商品四大类;
(2)保质期长短:按照保质期的长短,可分为普通商品和易腐商品;
(3)周转速度:按照周转速度,可分为快速周转商品、中速周转商品、慢速周转商品;
(4)食用性:按照能否食用,可分为食品、快消非食品、慢消非食品。快消非食品包括个人洗护用品、家用清洁用品等,慢消非食品包括厨房用具、体育用品、办公用品、玩具等。二、不同类型的零售商品对末端运输的要求有所不同,体现在时效性和温度控制两个方面。
末端运输成本与订单响应时间存在背反关系。由于不同类型的商品对时效性的需求不同,如普通商品对时效性的需求远低于易腐类商品,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运输策略,能够有效地缓解运输成本与时效需求之间的矛盾。
温度控制,是另一个体现商品差异性的方面。如常温商品对温度控制的要求较少,而冷冻商品在运输全过程中,商品温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。针对不同温度要求的商品,采取合适的配送方式,能够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运输的经济性。
零售终端对末端运输需求的差异,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所经营的商品类别对禾端运输的不同要求。当零售终端经营的商品类别较为单一时,末端运输的嚷略相对简单;而当零售终端经营的商品类别跨度较大时,对应的末端运输策略较为复杂。
综上所述,零售终端在物流质量上的需求,与末端运输成本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,但比配送时间和物流效率的关系弱。同时,物流质量的提升,有利于商品损耗的降低、物流效率的提高、配送形象的改善,虽然涉及一定投入,但往往收益颇丰。